张辅

明朝初年重臣、名将
张辅(公元1375年—公元1449年),字文弼,河南祥符(今河南省开封市)人。是河间王张玉的长子。先后任职交[zhǐ]总兵官、太师光禄大夫、左柱国等重要官职,并被赐予世袭英国公,是明朝初年重臣、名将。[1]
张辅早年随父参加靖难之役,屡立战功,朱棣登帝位后被封为新城侯。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张辅以右副将军随成国公朱能征讨安南[a]朱能去世后接任主帅,接连攻下多邦城、东都、西都[b],叛军纷纷归顺。次年张辅擒获安南叛乱者黎季犛父子,安南城池尽归朝廷,改安南为交趾,设交趾布政司。张辅战后因功被封为英国公,并赐予世袭[gào]券。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至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张辅又三次平定交趾叛乱,并增设卫所,留兵驻守。永乐二十年(公元1422年)至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间,张辅多从参与明成祖朱棣亲征漠北仁宗继位后,张辅改掌中军都督府事务,被封为太师。不久张辅被任命掌管经筵事务,监修实录。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汉王朱高煦谋反,张辅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张辅被解除兵权,加授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张辅随英宗亲征瓦剌叛乱,在土木堡之变(今河北省张家口)中阵亡,年七十五岁。次年被追封为定兴王,谥号忠烈。[1]
张辅历任四朝,备受重用。《明史》中评价其:“张辅性情刚毅有胆识,治军严谨,军令之严明仿佛山岳,三次平定安南,威名远扬。历任四朝为官,与帝室联姻,行事小心谨慎,辅佐政务。著有《张辅集》,今已亡佚。《皇明经世文编》辑有《定兴忠烈王集》。二十余年中,海内外局势稳定,张辅是重要的功臣。”[1]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