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

意大利绘画家
1
4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6]又译“米开朗琪罗”,[7]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与拉斐尔·桑西和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三杰。[8]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9]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于1475年3月6日出生在意大利托斯卡纳东部,15岁的他用大理石仿制出古老的牧神潘恩头像,得到雕塑学校赞助人洛伦佐·德·美第奇的赏识。[10][11]1498年他为梵提冈教廷创作了大理石圆雕《圣母怜子像》,逐渐声名鹊起。[12][13]
米开朗基罗是雕塑家、画家、建筑家、诗人,他在作品中创造性地将上帝描绘成有血有肉的巨人形象,并且对人物的塑造均基于人体解剖学的肌肉与骨骼构造。[14]他的主要作品有《大卫》雕像、西斯廷大教堂的穹顶画《创世纪》、壁画《最后的审判》、古罗马城门庇亚门[15]等,其中,成名作《大卫》雕像完成于1504年,他用报废的巨石创作了这件被誉为“西方艺术史上最完美男性人体”的作品。[16][17][5][18][19]1564年2月18日,米开朗基罗与世长辞,终年89岁,临终前几日,他还在创作雕塑。[20][21][22]
法国文学家、评论家罗曼·罗兰在《名人传》中写到:“不相信天才,不知天才为何物的人,请看一看米开朗基罗吧。”为纪念他,1868年建立了米开朗基罗广场,1979年成立了意大利米开朗基罗美术学院,还设立了米开朗基罗奖,用于奖励全世界在某一历史阶段有重要贡献的艺术家。[23][24][25][26][27]

人物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