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

中国民俗文化
1
4
十二生肖是中国民间用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种动物来纪年、确定人的生年及其属相的习俗,在古代有十二禽、十二兽、十二神、十二物、十二虫等等其他称谓,现在民间也称它为十二属相。肖是像的意思,“生肖”就是生人所像,古人用十二种动物来代表“所像”,故又称“十二属相”。[1][2]
关于十二生肖的起源众说纷纭,主要有天象星宿说、木星运行说、图腾崇拜说、生活起源说,此外还有一些民间神话、宗教故事与十二生肖的起源有关。[3][4]在春秋时代,十二地支就与动物有了某种固定的对应关系,东汉初年已经出现与今天的十二生肖完全相同的十二兽,在北朝时,生肖联系年份的纪历方法已广泛使用。[1][5]唐代,生肖已与吉凶相联系,发展到宋辽金时,人们对十二生肖已经十分熟悉。明清时期,不少学者还对十二生肖的起源、排列次序等展开阐述。[6]
生肖文化经过漫长的发展,早已渗透到了中华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在取名、婚葬、命理等方面形成了民俗信仰,也成为文学、艺术、影视等作品中的常见题材,每一种生肖都有丰富的传说。人们赋予十二个生肖不同的象征意义,共同表达美好的祝愿和心灵的祈求。[4]在中国,除了汉族外一些少数民族也有着生肖文化,如哀牢山彝族十二生肖中以穿山甲占据了龙的位置,柯尔克孜族十二生肖中以鱼代龙、以狐代猴,海南黎族以十二生肖纪日,其次序以鸡起首,猴结尾。[7]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有着生肖体系,如日本韩国的生肖与中国相同,印度十二生肖中用狮子代替老虎,金翅鸟代替鸡,欧洲黄道十二宫或十二星座也被一些人称为“洋生肖”。[8][9]

形象起源

十二生肖在古代有十二禽、十二兽、十二神、十二物、十二虫等等其他称谓,现在民间也称它为十二属相。肖是像的意思,“生肖”就是生人所像,古人用十二种动物来代表“所像”,故又称“十二属相”。关于十二生肖的起源,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类。[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