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瘤(Lipoma)是一种由成熟的脂肪细胞构成的常见软组织良性肿瘤,可单发或多发,位于皮下或机体深部。一般在中年人群中多见,具体病因尚不明确,但可能与遗传、慢性炎症以及全身性脂肪代谢异常等有关。
多发性脂肪瘤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可呈现家族性[2],也可能与长期酗酒、肝脏疾病、内分泌异常、上呼吸道恶性肿瘤相关[3]。 多为为扁平或分叶状,边界清楚的皮下限局性肿物,质软、可推动,表面皮肤正常。多发者瘤体常较小, 常呈对称性,有家族史,可伴疼痛(痛性脂肪瘤)[1]。
皮下脂肪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中老年肥胖者,尤其生活不规律并且有酗酒习惯的人群[3],有些患者伴有高血脂症。家族性多发性脂肪瘤常有遗传倾向,男性多于女性[2]。
脂肪瘤的诊断一般并无困难,影像学检查可进一步诊断和鉴别诊断,磁共振成像(MRI)可以生成身体内部的高分辨率图像,有助于初步判断体内深部肿块性质[4][5]。治疗脂肪瘤的唯一有效方法是手术切除,有包膜者切除较易,无包膜者则较难与正常组织识别,不易彻底切除。近年来采用脂吸术,可在皮肤上做小切口而去除较大脂肪瘤或局部脂肪过多症,且不留显著瘢[bān]痕。无明显症状者或多发性脂肪瘤则可不予处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