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食蚁兽(学名:Myrmecophaga tridactyla),是一种贫齿目食蚁兽科食蚁兽属的动物,是食蚁兽科中现存个体最大的成员,与树懒为近亲。[1]大食蚁兽的皮毛又厚又粗,颜色为棕色的,肩部有黑白条纹,背部中间还有一缕毛发,前肢为白色,脚趾处有黑色条纹。[2][3]主要分布在中美洲与南美洲,生活在草地、落叶林和雨林地区。大食 蚁兽以蚂蚁和白蚁为主食,一天最多可食30,000只昆虫。[4] 2013年,大食蚁兽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为易危(VU)物种;2019年,大食蚁兽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中[5][6]。
动物学史
食蚁兽由现代分类学之父卡尔·林奈(Carl Linnaeus)于1758年命名。大食蚁兽的学名“Myrmecophaga tridactyla”,意为“三个手指”,被认为是基于该生物独特的爪子的名字。这是一种大型食虫哺乳动物,由于其独特的特性,也被称为“蚂蚁熊”。 [1] 在南美白垩纪(1.35亿年前)期间,食肉动物与食虫动物开始分化,并且在大约6500万年前的恐龙时代(哺乳动物时代开始)结束时,齿形已经大为多样化。食蚁兽科早在南美的中新世早期(2500万年前)就为人所知了,尽管其化石记录很少,因此这个家族可能会追溯到更早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