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长捷-抖音百科
陈长捷(1897年6月2日~1968年4月7日),字介山,又称介三,福建闽侯螺州(今属福州)人,是中华民国军事将领,曾被人称为“抗日常胜将军”。[1][2][3] 陈长捷出生农民家庭,家境贫寒,早年受人资助进入福州师范学堂学习,并在辛亥革命期间参加学生军。民国六年(1917年),陈长捷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七期骑兵科,毕业后加入晋军,历任连长、营长、团长等职。民国十六年(1927年),陈长捷因在晋军与奉军的战斗中屡建战功,被提拔为第九师师长,次年又被任命为第十二师少将师长。“中原大战”结束后,晋军受张学良整编,第十二师缩编为第二〇八旅,陈长捷改任旅长。[4][5][6]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至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陈长捷奉命对红军进行围剿,并在此期间升任为第七十二师师长。[7][8]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陈长捷先后担任第六十一军军长、第六集团军总司令等职,并参与了平型关大捷、忻口战役等战斗,作战勇敢,歼敌众多。[1][4][9]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陈长捷的离心倾向被阎锡山侦知并遭到解职,其转而投靠了蒋介石,不久被任命为内蒙伊克昭盟守备军总司令。陈长捷在任上计划扩张屯垦区域,遭到蒙盟上层人士的抵制,激化了民族矛盾,并引发多起流血事件。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5月,重庆派员与札萨克旗首领达成和平协议,陈长捷受到撤职查办处分,不久进入重庆陆军大学第六期受训,同年底被重新起用,此后历任兰州补给区司令、军事参议等职。[1][10][11]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陈长捷出任天津警备司令,负责镇守天津。次年1月,陈长捷拒绝了人民解放军下达的最后通牒,继续抵抗,最终于1月15日在地下指挥室被俘。[12][13]新中国成立后,陈长捷在北京接受教育和劳动改造。1959年2月,其作为首批被特赦的十人之一获释,后被安排担任上海市政协秘书处专员,进行文史资料的编撰工作。1968年4月7日,陈长捷在家中自杀,终年70岁。[1][2][8] 陈长捷的世交靳书科对其评价为:“治军纪律严明,生活俭朴,是晋绥军中的一员骁将。”[3]上海《文汇报》则认为陈长捷“为争取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做了有益的工作。”[14]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