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驹(1898年-1982年)是中国近现代收藏家、书画家、诗词作家、戏剧家,与张学良、溥侗、袁克文并称为民国四公子[a][9]。
张伯驹1898年2月12日出生于河南省,谱名家骐,字伯驹,后以字行。他幼年过继给伯父张镇芳为嗣子,之后随张镇芳夫妇生活。他在家塾读书,记忆力超常,9岁学会作诗,诗作被编入《丽泽社诸家诗》,[2][3]1917年毕业于中央陆军混成第一期模范团。[10]张伯驹年轻时开始收藏,为收藏散尽家财,他分别于1956年、1970年将30余载珍藏的精品捐献国家,其中包括晋代陆机《平复帖》、隋代展子虔《游春图》、唐代杜牧《张好 好诗》、宋代黄庭坚《诸上座帖》等9件珍品,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11][5]
张伯驹著有《丛碧书画录》《素月楼联语》等收藏著作、《丛碧词》《春游词》等诗词著作、《 张伯驹潘素书画集》《中国书法》等书画著作、《氍[qú]毹[shū]纪梦诗注》《乱弹音韵辑要》等戏剧著作。他曾先后担任吉林省博物院第一副馆长、吉林省文联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院馆员等职。[7][12][13][14][15]2016年4月,吉林省博物院专设了张伯驹馆;2020年8月,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