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学名:Pueraria montana var. lobata (Willd.) Maesen & S. M. Almeida ex Sanjappa & Predeep),又名葛藤、野葛、葛根等[1],为豆科(Fabaceae)葛属(Pueraria)植物[2]。葛分布于孟加拉国、柬埔寨、中国、印度、日本、韩国、老挝、缅甸、澳大利亚等地[1][3]。在中国除新疆、青海及西藏外,产于南北各地[1],多生于海拔1700米以下的温暖、潮湿的坡地、沟谷、向阳矮小灌木丛及山地疏或密林中。 葛为粗壮藤本植物,长可达8米,全株生有黄色长硬毛,茎基部木质化,生有粗厚的块状根。叶为羽状复叶,托叶背着,呈卵状长圆形,生有线条;小托叶呈线状披针形。花聚集为总状花序,中部以上排列颇为密集;花聚生于花序轴的节上;花萼呈钟形;花冠紫色,旗瓣呈倒卵形[1]。荚果呈线形[4],种子呈卵圆形,为赤褐色。花期4-8月,果期8-10月[5]。 葛的块根可以入药,具有解肌发表、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作用[5];茎皮纤维可供织布和造纸用[1],亦可用做麻袋和绳索,全藤可供编织藤椅、藤帽等;嫩枝和叶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6];葛粉可供酿酒用[7],也可用以研制各种食品,如葛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