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

明代大臣、文学家
1
4
[jìn](1369-1415),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喜易,江西吉安府吉水人,祖籍山西太原府代县(今山西省忻州市[xīn zhōu shì]代县),为明永乐朝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著名文学家。[1][2]
解缙出身官宦世家,年少聪颖,洪武二十年(1387)为江西省解元,次年赴京参加会试,得中三甲进士[3],受到太祖朱元璋的青睐,后因卷入政治冲突,太祖朱元璋令其回乡进学十年。[2]
洪武三十一年(1398),明太祖朱元璋驾崩,解缙赴京却因违背诏旨而遭弹劾[2],后于靖难之役时迎附成祖朱棣,受到重用且成为内阁学士,参与朝廷的重要政务,先后受命重修《太祖实录》,编撰《永乐大典》等[4]永乐四年(1406),解缙因得罪汉王朱高煦及反对出兵安南而被贬[zhé]广西,担任布政司参议。而后回京期间,解缙又私下[]见太子,遭汉王朱高煦构陷,永乐九年(1411)以“无人臣礼”下狱的罪名遭逮捕下狱,永乐十三年(1415年),被埋入雪中冻死,享年四十七岁,归葬于家乡江西省吉水县。解缙死后,朝廷把他的家产登记造册,妻子、儿女及宗族被流放到辽东[2]朱高炽继位后,才下诏遣返,[5]弘光元年(1645),赠礼部侍郎,赐谥号“文毅”。[6]

人物生平

年少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