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思勰

北魏农学家
1
4
贾思勰[xié][a](生卒年不详),青州益都(今山东省寿光市)人,[1]北魏末年官员、农学家、思想家。[2]
贾思勰出生于一个世代务农的书香门第,少时博览群书。成年以后,贾思勰走上仕途,曾任高阳(今属山东临淄)郡太守等职务。中年以后,贾思勰回到故乡,开始经营农牧业活动。晚年以后,贾思勰辞去官职,专心撰写农业书籍。[1]约在北魏永熙二年(公元533年)至东魏武定二年(公元544年)间,贾思勰分析、整理、总结,写成农业科学技术巨作《齐民要术》。书中引用了100多种古代农书和杂著的内容,使《汜胜之书》《四民月令》及《陶朱公养鱼经》等一些佚失著作的部分内容得以保存下来,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3]
贾思勰因在农业方面的重大贡献,被后人尊称为“农圣”。[4]2004年,临淄区淄博市齐城农业开发区内建立贾思勰纪念馆来纪念他。[5][6]

人物生平

贾思勰是中国古代杰出农学家,北魏青州益都(今属山东寿光)人。贾思勰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书香门第,其祖上很喜欢读书、学习,尤其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对贾思勰的一生有很大影响,为他以后编撰《齐民要术》打下了基础。成年以后,他走上仕途,曾经做过高阳郡(今属山东临淄)太守等官职,到过山东、河北河南等地。每到一地,他都非常认真考察和研究当地的农业生产技术,向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农请教,获得了不少农业方面的生产知识。中年以后,他回到故乡,开始经营农牧业活动,掌握了多种农业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