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俊

《山海经》中记载的天帝
帝俊(dì qūn),又作“帝夋”,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上古天帝。这一古帝名号只见于《山海经》(在《大荒》《海内》两经中多次提到),1942年9月长沙东郊子弹库出土的楚帛书所载“帝夋”几乎等同帝俊。[2]传说他“无所不能”,“无所不至”,有无限神力。[3]
帝俊的形象一般为鸟头猕猴身,头部长角,只有一条腿,常呈弓背拄杖姿态。[1]在中国古代神话与历史的融合中,帝俊的形象尤其复杂且多面。在早期神话中,殷商先民把帝俊视为玄鸟[4]随着商周朝代的变更,帝俊的形象逐渐与其他神话人物所融合,最终消失。学界普遍认为帝俊、帝喾和帝舜是同一神祖的不同称谓。王国维在《卜辞所见殷先公先王三续考》中指出,“帝”是“高祖夔[kuí]”,由此发展为喾[kù]、俈[kù],误写为夋[qūn]、俊,进而变为舜。[1][5]
帝俊在民间与天帝崇拜、[6]乐舞祭祀息息相关,[7]他影响了古代中国的农业和祭祀活动,还象征着音乐和舞蹈的神性。[6][8]不仅如此,帝俊的形象在墓葬中起到震慑邪祟的作用,他的神话故事在天文历法上也有重要象征意义。[9][7]帝俊的形象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对社会秩序、政治权力、智慧运用的复杂态度,[10]还反映了中国文明的发展和思想的演进。[11]

基本概况

名号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