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券是专用券的一种,是实现经济政策的工具之一。通常在经济不景气消费下降时,被政府应用于刺激消费,带动经济增长。疫情期间,消费者可通过各大APP,如支付宝、美团、大众点评等直接领取消费券,并享受线上线下双重优惠。餐饮、零售等行业最先受到疫情冲击,发放消费券有利于激活处于休眠期的消费,让消费“热”起来,加快消费回补,刺激需求。[3][4] 1929年-1933年间,为扭转因经济危机导致的低迷的经济趋势,部分国家尝试以“券”的形式来补贴居民的基本生活消费。消费劵[juàn]起源于1939年的美国“食品劵”,当时资助了400万人[5]。1999年,日本政府为了刺激消费,向特定人群发放了总价值达6000多亿日元的“地域振兴券”,此次消费券带动了新增消费2025亿日元,在短期内确实对日本消费起到了一定的拉升效果。[6]2008 年爆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为应对危机,中国地方政府将发放消费券作为一项重要举措来刺激内需,拉动消费。中国最早试水发放消费券的是广东省东莞市,2008年5月东莞市开始发放了2亿元的现金红包,拉开地方政府补贴居民刺激消费的帷幕。[5]2009 年,中国大陆的 31 个省市区均发放了数量不等的旅游消费券,其中长三角地区发放数量最多,影响最大。[7] 消费券作为一种促进消费的措施,有利于激活消费需求,引领绿色消费等新风尚,同时能够引导企业提供有效需求,优化经济结构。[8]发放消费券拉动消费,是在特殊的条件下采取的特殊办法,是一种比较可行的选择。尤其是民间消费能力大幅衰退时,政府或者企业发放给市民消费券,作为市民未来消费时的支付凭证,企求通过增强民众的购买力与提升消费欲望的方式以振兴消费,加速经济的复苏和增长。[5]
概念解释
消费券是专用券的一种,通常在经济不景气消费下降时,被政府应用于刺激消费,带动经济增长。疫情期间,消费者可通过各大APP,如支付宝、美团、大众点评等直接领取消费券,并享受线上线下双重优惠。餐饮、零售等行业最先受到疫情冲击,发放消费券有利于激活处于休眠期的消费,让消费“热”起来,加快消费回补,刺激需求。[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