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布齐沙漠(蒙古语:Хөвчийн элсэн[10];英文名:Hobq Desert[1]),位于中国中部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11][12],黄河中游河套平原以南的鄂尔多斯高原北部边缘[3],是中国第七大沙漠[13][14]。西起巴彦高勒对岸,东至托克托县对岸,总面积16756平方千米,横越鄂尔多斯市杭锦、达拉特、准格尔三旗[4]。 库布齐沙漠在构造单元上属鄂尔多斯台向斜,该地区经历了多次的地质运动,至中生代变成了盆地[15],晚更新世受玉木冰期影响,该地区开始出现流动沙丘[2]。其沙漠来源,可能有三:来自古代黄河冲积物;来自狼山前洪积物;就地起沙。[16]地形总趋势南高北低,海拔相差较大[5],地貌以台地、冲积平原、格状流动沙丘、半固定及固定沙丘以及沙山为主[17][18][19][20]。库布齐沙漠属典型温带大陆性干燥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和,春季干燥,秋季凉爽[6]。沙漠年地表水资源量5.09亿立方米[21],地下水资源量为3.16亿立方米[21]。沙漠野生动物种类较多,主要有野鸡、猫头鹰、黄羊、狐狸、蛇和蜥等[22];植物主要有羊草、针茅、锦鸡儿等,在乌力吉图庙一带分布有国家二类保护植物四合木、绵刺等[23]。 库布齐沙漠历史悠久,在晚更新世就有“河套人”在此定居生活[24],在北魏时期由于不断的垦荒耕种,开始出现关于库布齐沙漠的记载[25][26],至清代沙漠开始扩大和蔓延[25][26]。新中国成立后,经过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多年治理[27],从1988年至2018年,30年来,6000平方千米荒漠变成绿洲,占库布齐沙漠总面积的1/3,沙丘整体高度下降了一半,改良出大规模的沙漠土地,初步具备了农业耕作条件,绿植每年可以阻止上亿吨黄沙侵入黄河,沙漠绿色经济创造了数百亿的生态财富,累计带动了沙区10万多人彻底摆脱贫困。[28][29]截至2023年,库布齐沙漠植被覆盖率达到53%[30]。沙区交通便利,1997—2023年,沙区已有6条穿沙公路,总里程近930千米,形成穿沙公路、210国道、京新高速公路、大塔至四眼井铁路的公路铁路运输网[31][32][33][34]。 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