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七(1589年)年,袁可立考中进士,初任南直隶苏州府推官[4],他秉公执法,处置多起大案。[6][7]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升山西道监察御史,硬抗圣旨斩杀乱法弄臣。[7]后因直谏而被罚俸去职。[8][9]泰昌元年(1620年),袁可立遭起复,历任尚宝司司丞,尚宝司少卿,通政使司左通政署司事、侍经筵,充廷试读卷官,以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巡抚登莱,后晋为兵部右侍郎。[10]任登莱巡抚期间,在袁可立的经营下,明军多次挫败后金军队。[3]天启三年(1623年),藩属国朝鲜政变,李倧即位,袁可立上疏建言伐之,以朝鲜出兵伐后金而止。[11][12][13][14][15][16]袁可立七次上疏请求辞官归乡,始得天启帝应允。[17]天启六年(1626年),袁可立升为兵部左侍郎,后任南京户部尚书、太子少保,加兵部尚书衔致仕。[3][18]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十月十一日,袁可立逝世。崇祯帝遣使到睢州祭葬。[3]其灵位被祀于苏州、登州两府名宦祠及河南商丘睢州乡贤祠[19][20],后因其子袁枢的缘故而追赠其为光禄大夫、太子太保。[21] 清人修《明史》,袁可立未被见录其中。历史学者赵亚军认为清朝忌讳和仁祖辨诬是袁可立在《明史》无传的主要原因。[22]天启皇帝评价袁可立:袁可立清任以和,直方而大;精神折冲于千里,文武为宪于万邦。[23]明刊《 豹陵集·袁节寰晋大司马奉命乘传锦还序》曰:袁可立得志于奴,使不敢西向关宁一步,袁可立之力也。[24]明书画家董其昌评价袁可立说:忠诚干国,正直立朝。[25] 人物生平
军籍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