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臣秀吉

日本战国时代政治家、军事家
丰臣秀吉日语:とよとみ ひでよし;英语Toyotomi Hideyoshi;1537年3月17日-1598年8月18日),幼名日吉丸,又名松下与助、木下藤吉郎、木下秀吉、羽柴秀吉,是日本战国时代、安土桃山时代大名,著名政治家,继室町幕府之后,首次以"天下人"的称号统一日本的战国三杰之一。[1][2][3]
天文六年二月初六(1537年3月17日),丰臣秀吉出生于日本尾张国爱智郡中邑村(今爱知县名古屋市中村区)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八岁丧父后流浪于美浓尾张国之间。十几岁时,丰臣秀吉成为远江国松下之纲(通称松下嘉兵卫)家奴,因才能出众被提拔为出纳管理员并被其改名为与助。后跟随织田信长桶狭间合战中击败今川义元,在其麾下丰臣秀吉先后征讨美浓国的斋藤氏、越前国的浅井氏和播磨国毛利氏而屡立战功。天正十年(1582年)本能寺之变后,丰臣秀吉在织田氏诸家臣内部斗争中胜出,成为织田家族政权实际掌权人,后又在贱岳之战中击败以柴田胜家为首的反对势力。天正十三年(1585年)丰臣秀吉担任关白和太政大臣,获赐氏姓丰臣氏,从天正十七年(1589年)到天正十八年(1590年),丰臣秀吉又发动小田原之战消灭后北条氏,在小牧长久手之战四国征伐中击败德川家康织田信雄的联军等反对势力,基本上统一日本,同时自称“天下人”。天正十九年(1591年),丰臣秀吉将关白之位让给外甥丰臣秀次,自称太阁(前关白的尊称)。丰臣秀吉制定“太阁检地”“人扫令”和“刀狩令”等措施,设置“士、农、工、商”分离的“四民制度”,禁止社会阶层间的流动,收缴个人持有的武器。此外丰臣秀吉还试图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日本型华夷秩序,迫使菲律宾纳贡称臣,同时限制葡萄牙人的澳日贸易。[4][5]丰臣秀吉在位后期发动两次文禄庆长之役万历朝鲜战争),被中国明朝和朝鲜联军击败。庆长三年(1598年)8月18日,丰臣秀吉病逝,终年62岁,丰臣秀吉法名为国泰[yòu]松院殿灵山俊龙大居士,死后家臣遵照其遗嘱将其葬在京都东山区阿弥陀峰山山顶(现在的丰国庙),并由后阳成天皇赐予神号丰国大明神,追赠正一位,修建丰国神社予以祭祀。其后部将德川家康逐渐在其家臣中胜出并夺取丰臣氏的政权。[1][2][3]
丰臣秀吉从出身卑微的下级武士崛起,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建立起战国后新型的中央统一封建集权,使日本长期战乱的社会环境得以安定。但在统一日本后丰臣秀吉为追求统治合法性,意图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礼仪秩序,并进行“自我神格化”,日本史学者周韬认为这为开日后江户时代200年闭关锁国心态埋下了伏笔。[1][6][7]日本东洋史学家池内宏评价:“丰臣秀吉乃是旷古之英雄。”[8]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