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背兀鹫[jiù](学名:Gyps bengalensis)[11],别名印度白背鹭、拟兀鹫、白腰兀鹫[3][4],属于鹰科兀鹫属[2]。白背兀鹫平均体长83-89厘米[8],翼展205-220厘米[12],体重3.5-7.5千克,雌雄体型大致相等[9]。头部和颈部几乎完全裸露,具有稀疏的淡黄色纤毛状羽,后颈基部有长而呈绒毛状的污白色绒状羽。嘴呈暗铅色或铅绿色[8],下背及腰白色,胸、腹及尾下覆羽暗褐色并具淡色羽干纹[13],脚和趾铅绿色或铅灰色到几乎黑色[8]。 白背兀鹫主要分布于南亚和东南亚,如印度、缅甸、泰国;在中国仅分布于云南省[8]。它们主要栖息于开阔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区,冬季也常到小镇和附近村庄活 动。白背兀鹫主要以牲畜和动物尸体为食,常常独自觅食,也集小群进食[14]。 2021年,白背兀鹫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为极度濒危(CR)[5],2021年,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6]。
形态特征
白背兀鹫平均体长83-89厘米[8],嘴峰7.1-8.1厘米[8],翼展205-220厘米[12],尾长21.7-23.2厘米,跗蹠[zhí]10.8-12.4厘米[8]。体重3.5-7.5千克,雌性体型大致相等[9]。白背兀鹫飞行姿态笨重,但有相当长的持久力[15]。飞行时从下边看,白色翼下覆羽及白色领环与近黑色的飞羽及深褐色下体成反差,两翼略呈"V"形在高空翱翔[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