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山长尾叶猴

猴科长尾叶猴属哺乳动物
喜山长尾叶猴(Semnopithecus schistaceus)为猴科长尾叶猴属哺乳动物,又叫长尾猴、白猴,[2]是一种中大型的灰色叶猴[3][7]其头体长约580~790毫米,[3][6]雄性体重约9~24千克雌性7.5~18千克,[3][6]喜山长尾叶猴耳和几乎裸露的面部呈黑色,[3]面部周围的毛长且呈乳白色,[6]头部和腹部呈白色,[7]背部、尾、大腿和四肢外侧呈棕褐色[3]四肢、臀部和尾尖内侧为白色,[6]有较长的后腿和尾巴,皮毛又长又厚。[3]
喜山长尾叶猴分布于亚洲南部、东部以及东南部,包括不丹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1]缅甸以及中国,[3]通常栖息于亚热带温带1,500~5,000米高海拔的喜马拉雅阔叶林、松林、山地河岸山林、河流森林、岩石区以及灌木丛林中。[3][6]
喜山长尾叶猴因药用和肉可食用曾一度被猎杀。[1]由于栖息地的丧失和狩猎等的威胁,导致喜山长尾叶猴存在数量衰退趋势,[1]2004年,其被中国列为《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濒危(EN)物种;[8]2015年,其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物种;[1]2021年,中国将其列入《国家重点野生动物保护名录》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4]2023年,《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将其收录于附录I。[9]

分类历史

喜山长尾叶猴为长尾叶猴属哺乳动物英国自然学家霍奇森(Hodgson)于1840年将其命名为“Semnopithecus schistaceus”。[6]哈努曼叶猴Semnopithecus entellus,别名印度灰叶猴)为叶猴一大类,有尾巴朝头部向前打圈的北方型(NT)和尾巴远离头部向后打圈的南方型(ST)两类。而喜山长尾叶猴是哈努曼叶猴中分布在最北边的种群。1979年,印度白蚁学家温瓦尔(Roonwal)根据尾环特征,将喜山长尾叶猴分为北方型(NT)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