犏牛(英语:Cattle yak)牦牛和普通牛种杂交所生的一代杂种牛,较好地适应高海拔、低气压、冷季长的生态环境,也能适应海拔较低和气温较高地区,[1]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藏和青海。[2][3]它按照杂交组合作用分为真犏牛和假犏牛;按照用途分为奶犏牛、肉犏牛和役犏牛。[2] 中国早在3000年前的殷周时期,就有利用引入半农半牧区的藏黄公牛与当地牦牛杂交生产犏牛的记录。[3]2023年,青海省同仁市首例人工授精娟姗犏牛在曲库乎乡古德诺尔佳牛羊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诞生。[6]2024年,青海省祁连县通过牦牛人工授精技术成功孕育的第一代安犏牛,在峨堡镇爱牧家庭牧场顺利诞生。[7]犏牛外貌偏向父本特征,但大部分性状介于双亲之间,幼龄期头形、被毛似牦牛;成年后躯体高大,整体结构匀称,[1]成年公犏牛平均体高126厘米,体长148厘米,母犏牛平均体高109厘米,体长132.5厘米;[5]背腰平直,臀部水平,四肢粗壮结实而显长,关节粗大;[5]毛色多倾向父系,被毛短,绒毛较少,腹部粗毛稀长。[1][5]犏牛胸椎为13~14个,犏牛腰椎和荐椎各为5~6个。[1] 犏牛养殖以放牧散养模式-家庭散养为主。[8]它由于结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