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灭宋之战

元世祖灭南宋统一全中国的战争
忽必烈灭宋之战是元世祖南宋统一全中国的战争。1268年元世祖发起元灭宋之战,首先派刘整与阿术率军攻打襄阳,史称襄樊之战。1274年元军攻下襄阳,宋将吕文焕投降,随后中书丞相史天泽和枢密院使伯颜率军顺汉水南下长江,目标建康。1275年降将吕文焕率元水陆联军于芜湖击溃贾似道的南宋水军,史称丁家洲之战。隔年元军攻陷临安(今浙江杭州),谢太后宋恭帝投降元军。然而陆秀夫等拥立7岁的宋端宗在福州即位,文天祥张世杰陈宜中等大臣持续在江西、福建与广东等地抗元。元军陆续攻下华南各地,1278年南宋朝廷退至广东崖山。隔年3月,张弘范崖山海战攻灭南宋海军,陆秀夫背起8岁的小皇帝宋幼主[bǐng]投海而死,南宋亡。元朝统一中国地区,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七个封建正统皇朝。[1]

战争背景

窝阔台攻宋

蒙古窝阔台六年(1234年),蒙、宋联合灭金后,宋乘蒙古军北撤之机,派兵北上收复原北宋西京东京南京(今河南洛阳开封商丘),被蒙古军击败。
七年六月,窝阔台汗以宋背盟为借口,遣军分两路大举攻宋。东路由其三子阔出(一作曲出)及宗王口温不花、国王塔思等统率,攻宋荆襄、江淮地区;西路由其子阔端、都元帅达海[gàn]卜等率领,攻取四川。八月,东路口温不花军攻克唐州(今河南唐河),继而率部转攻淮西,掩护主力进攻襄阳(今属湖北襄阳)、郢州(今钟祥)。十月,塔思率东路军主力攻破枣阳(今属湖北),阔出率军西掠襄阳、邓州(今属河南),攻取光化军(今湖北老河口市西北)。塔思分军南攻郢州,郢州濒临汉水,城防坚固,屡攻不克;遂赶制木筏攻城,骑兵列沿岸发弓弩掩护,攻破宋水军防线,击杀宋江陵统制李复明;但遭守城宋军顽强抗击,攻城不克,掳掠北还。十一月,西路军以巩昌总帅汪世显部为前锋,自凤州(今陕西凤县东北)南进,攻占[miǎn]州(今略阳)后,进围陕蜀咽喉青野原。宋权利州驻扎御前诸军统制曹友闻为救四川制置使赵彦呐,率军往援,击败蒙古军。汪世显率军转攻大安军(今宁强西北),又被曹友闻军击败。宋军北上扼守仙人关(今甘肃徽县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