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熊(学名:Melursus ursinus),是一种熊科懒熊属哺乳动物,[2]在印度又被称为“跳舞熊”。[7]其体长为140~190厘米,雌性体重为50~100千克,雄性体重为70~150千克。全身为黑色,[6]胸部通常有浅色区域成“V”或“Y”字形状。[1]其鼻子很长,可以活动,可以自动打开和关闭鼻孔,舌头较大。[8]前爪长而弯曲,[9]脚和爪子都较大。[8] 懒熊仅分布在斯里兰卡、印度、尼泊尔和不丹,[6]其栖息地广泛,包括潮湿和干燥的热带森林、热带稀树草原、灌木丛和草原。[4]懒熊不冬眠,主要在夜间活动,[8][10]以白蚁、蚂蚁和水果为食。[4]懒熊是季节性繁殖,大多数个体在5~7月进行交配。[6][8] 懒熊具有一定的生态价值,其能够传播所吃水果的种子和控制白蚁的数量。[8]2016年,懒熊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 —易危(VU)物种。[4]2021年,懒熊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当中,属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5]
命名与分类历史
由于懒熊与南美树懒(Folivora)一样没有两颗第一上门牙,爪的形态也相似。南美树懒有时在树上倒吊和将其幼仔背在背上的行为也与树懒接近,因此它被认为与南美树懒有关,本种最初分类与南美洲的树懒为同一属,即树懒属(Bradypus)。[4][1]乔治·肖在1791年将该物种命名为Bradypus ursinus。1793年,Meyer将其命名为Melursus lybius。1817年,因为它的嘴唇很长,De Blainville将其命名为Ursus labiatus。伊利格将其命名为Prochilus hirsutus,希腊属名表示为长嘴唇,而具体名称则指出了它的长而粗糙的毛发。Fischer称其为Chondrorhynchus hirsutus,而Tiedemann将其命名为Ursus longirostris。[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