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东润-抖音百科
朱东润(1896年12月4日-1988年2月10日),原名朱世溱,字东润,后以字行,江苏泰兴人。我国教育家、传记文学家、文学史家、文学批评史领域的奠基人和书法家。明代福建巡抚、督师抗击荷兰侵略者朱一冯之裔孙。[1][2][3][4] 幼时家境贫寒,由族兄资助前往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求学。中学二年级辍学后进入文明书局作校对工作。1913年,到英国留学,次年进入伦敦私立西南学院攻读英国文学。1916年驻英公使施肇基本来准备将他补为官费生,朱东润反对袁世凯复辟,放弃继续深造机会,回国担任上海中华新报的编辑。先后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中学、南通师范学校、武汉大学任教,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抗战期间,朱东润笔耕不辍,发表许多论著,1933年文哲季刊发表《读诗四论》,1943年写成中国现代第一部传记文学《张居正大传》。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江南大学、齐鲁大学、上海沪江大学等处相继任职。1950年秋,撰成《楚歌及楚辞》、《离骚的作者》、《淮南王安及其作品》、《离骚以外的屈赋》四篇论文。1958年,完成《陆游传》等三部著作。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已84高龄。1981年秋,参加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会议,成为第一批文科博士生导师。1987年后,身体日渐不佳依旧完成最后著作《元好问传》。1988年2月10日因胃癌不愈逝世,享年92岁。[1] [3][4][5][6][7] 朱东润著有《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中国文学论集》《史记考索》《杜甫叙论》《梅尧臣传》《陆游传》《张居正大传》《梅尧臣集编年校注》等。 朱东润作品富有学术精神、强烈的文化使命感以及视野广阔、气魄宏大。做大量详细考证的同时,将带着时代精神的历史人物展现在今人面前,对传记文学写作方法具有推动作用。因撰写《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朱东润与郭绍虞、罗根泽成为开创当今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研究的“华岳三峰”。朱东润先生在文学批评、传记文学、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方面贡献极大。[1][3][4][5][6][7] 人物生平
初入文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