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道

明代文学流派公安派代表
袁宏道(1568年~1610年),中国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别字孺修,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荆州府公安(今属湖北省)人,明代文学流派“公安派”代表人物。[1][2]
袁宏道自幼聪明好学,万历十二年(1584年)成为秀才,万历十六年(1588年)成为举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考中进士,与兄长一同请假回乡,加入外祖父龚大器创办的“南平社”,与龚家长辈一同交流学术。万历二十三年(1592年),袁宏道赴任吴县县令,开始仕途,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辞官。次年,他赴京担任顺天府教授,袁氏三兄弟在京师崇国寺成立“蒲桃社”。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袁宏道升任礼部主事,但因兄长袁宗道和祖母相继去世,随即辞官回乡隐居。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秋,袁宏道入京补任礼部主事,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任吏部考功司员外郎,同年秋季奉命主持陕西乡试。次年,他请假归乡,于九月病逝。[1]
袁宏道的诗歌作品有1600多首,散文作品500多篇,主要诗文集有《敝箧集》《锦帆集》《解脱集》等,杂著作品有《广庄》《瓶史》《觞政》等。[1]袁宏道与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人称“三袁”,其中袁宏道的文学成就最杰出。“三袁”发扬李卓吾的童心思想,反对“前、后七子”等人的拟古、复古,主张文学重性灵、贵独创,作品清新清俊、情趣盎然,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2]

人物生平

科场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