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弥陀经

大乘佛教经典之一,净土三经之一
1
2
《佛说阿弥陀经》(梵文名:Sukhāvatī-vyūha;Amitāyur-Uyūha Sūtra[2]),又称《小无量寿经》,是汉传佛教中阐述西方极乐胜景的经典之一。经文中解释了佛教中认为的众生生死轮回的真相,以及对如何通过信仰和念佛获得往生的解读。[1]《佛说阿弥陀经》强调念佛,认为念佛是众生在生死轮回中解脱的关键,它为信仰者提供了一条非常明确的路径,通过不断地念佛可以得到超度,获得永恒的幸福和解脱。据史书记载,阿弥陀经佛信仰从东汉末年传播,在晋之后变得流行,后由唐代僧人善导创立了净土宗。此后,净土宗奉东晋庐山慧远为初祖,而后的昙鸾奠定了净土宗的基础,净土宗则对《佛说阿弥陀经》《无量寿经》以及《观无量寿经》进行抄写和完善,使其进一步在后世流传。[3]
《佛说阿弥陀经》是汉传净土宗的根本经典净土三经(《佛说阿弥陀经》、《佛说无量寿经》、《佛说观无量寿经》)之一。[4]此经鼓舞信众礼赞阿弥陀佛,简单易行的修行方法也促进了佛教的民间化,推动佛教信仰发展兴盛,体现了人们对美好世界的向往。该经的译本繁多,尤以鸠摩罗什版本深入简出,流畅平易,流传最广,目前汉译本主要沿用鸠摩罗什所译版本,正文纯字数共1858字。后来在传诵过程中,中国僧人又在结尾增加了陀罗尼内容。[5]

经名释义

一种解释是从《佛说阿弥陀经》起源来看,梵地文字萌[mèi]之前,口头唱导盛行,渐始东来,佛同僧人四处游化,以口传颂。在当时唱导已盛行,由此即成俗讲之源。故将由唱导师传唱的《阿弥陀经》集成的俗语撰本称为《佛说阿弥陀经》。[6]
另外一种解释是从该经本身名称含义来看,“佛说”指的就是佛不问自说:通常经书里面是没有“佛说”两个字的,例如《金刚经》《华严经》,因为其都是先由弟子提问佛再回答。但《佛说信佛功德经》《佛说大集法门经》等都是没有弟子提问而佛自己主动宣讲的,因此《佛说阿弥陀经》里的“佛说”指是真佛自发唱导口传经文的行为;“阿弥陀”在指的是西方十方佛中极乐净土世界的佛。[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