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奠帖

唐代欧阳询书法作品
仲尼梦奠帖》,简称为《梦奠帖》,是隋唐书法家欧阳询(557—641年)的行书代表作品之一。[3]
《仲尼梦奠帖》为纸本墨笔,手卷,纵25.5厘米,横33.6厘米,全帖9行,共78字。文心以孔子周文王武王彭祖樊重等虽然长寿,但仍无法获得永生,说明生老病死,无有停住;在明代装裱的手卷纸本引首上有乾隆皇帝题写的“真迹无疑”四个大字,[6][7]文心后有郭天锡赵孟頫杨士奇高士奇王鸿绪等鉴赏家的跋文;帖上有各年代印鉴152枚,包括南宋高宗內府的“御府法书”“付书府”“绍兴连珠印丞相贾似道的“悦生朱文葫芦印和曲角“长”朱文方印、清“乾隆鉴赏”印等。[8][1]
仲尼梦奠帖》曾在宋朝皇宫内府收藏,之后经元代郭天锡、明杨士奇项元汴收藏家递藏,乾隆年间进入清内府,清末溥仪携带此帖在沈阳被截获,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9][2][6][5]此贴展示了瘦硬风骨、平正中见险绝的独特面貌,郭天赐评:“此本劲显刻厉,森森然若武库之戈戟,向背转折,浑得二王气息,世之欧行第一书也。”[10]元代鉴赏家赵孟類跋:“清劲秀健,古今一人。”[11][12][6][13]

创作背景

欧阳询(557-641),字信本,南陈左卫将军欧阳纥之子,陈武帝永定元年(公元557年)出生于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14],祖籍渤海千乘(今山东高青县东南高苑城北),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年)去世。[15]欧阳询一生经历陈、隋、唐初,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他被任命为太常博士唐高宗武德二年(619年),欧阳询与虞世南一并入唐,先后被封为太常卿、太子率更令、给事中、弘文馆学士、渤海男等,"欧阳率更"的名号即源自太子率更令。[16]欧阳询八体兼妙,与虞世南并称"欧虞",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17][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