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枝苋(学名:Amaranthus retroflexus L.),苋科(Amaranthaceae)苋属(Amaranthus)植物,[2]又名西风谷、苋菜,为一年生草本植物。[1]反枝苋原产于美洲热带,广泛传播并归化于东半球,19世纪中叶发现于河北和山东后,在中国广泛分布。[3]反枝苋能够很好地适应干旱环境,主要生长在田地、果园、道路两侧以及荒地滩涂等环境。[4]
反枝苋高可达1米,茎直立,不分枝或有分枝,具钝棱,密生短绒毛。[5]叶片菱状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顶端锐尖或尖凹,有小凸尖,两面及边缘有柔毛。[5]圆锥花序顶生及腋生,由多数穗状花序形成,[3]顶生花穗较侧生花穗长[5];苞片及小苞片钻形,背面龙骨状突起伸出顶端形成白色芒尖;[5]花被片白色,具1浅绿色中脉。[5]雄蕊比花被长;柱头3枚,有时2枚。[5]胞果扁球形,包裹在宿存花被内,周裂。种子圆形至倒卵形,黑色有光泽。[3]花期7-8月,果期8-9月。[5] 2014年,反枝苋被收录在《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第三批)》中,为田间杂草,主要危害棉花、豆类、薯类、蔬菜等多种旱作物。[3] 反枝苋的嫩芽可食用,也可作为家畜饲料,并且反枝苋具有独特的生物富集功能,有望用于污染土壤的修复。[5]
形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