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美苏之间的对抗
冷战是指1947年至1991年,[2][3]以美国、北约组织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华约组织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冷战以欧洲为主战场,主要在美国和苏联以及北约与华约之间展开,同时波及世界各个地区,并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文化乃至科学技术等多个领域。[4]主要通过局部代理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太空竞赛、外交竞争等方式进行对抗。[5] 二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的力量对比情况,西欧衰落,而美、苏成为世界两极。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束之后,美国和苏联在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冲突,使其逐渐成为对手。[6][7][8] 从1947年3月12日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开始,到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横跨了四十余年,共经历了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既缓和又紧张,但总的说来,优势在美;第二阶段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但第三阶段又转回美攻苏缩。[9] 冷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但也意味着长期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对抗。冷战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和分裂程度,而且阻碍了世界的和平稳定和整体化发展。1991年冷战终结后,两极格局结束,世界走向“一超多强”,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10] 冷战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