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金娘科桉属植物
1
4
桉(学名Eucalyptus robusta Sm.),又名大叶有加利、大叶桉,为桃金娘科(Myrtaceae)桉属(Eucalyptus)的乔木。[1][3]原产地澳大利亚,分布于中国四川、云南、福建、浙江、海南、贵州、广东等省区,以及古巴、法国、意大利、肯尼亚、摩洛哥、巴基斯坦、葡萄牙、乌干达等地。[1][4]桉对土壤肥力要求高,主侧根系发达,抗风倒力强,但在沿海地区易衰老、枯顶、扭曲和风折。[5]桉在原产地澳大利亚主要生长在沼泽地,靠海的河口的重粘壤地区,也可见于海岸附近的沙壤地区。[3]
桉为密荫大乔木,高20米;树皮宿存,深褐色,厚2厘米,稍软松,有不规则斜裂沟;嫩枝有棱。幼态叶对生,叶片厚革质,卵形,有柄;成熟叶卵状披针形,厚革质,不等侧,侧脉多而明显。伞形花序粗大,花梗短,蒴[shuò]管半球形或倒圆锥形,帽状体约与萼管同长,先端收缩成喙;花药椭圆形,纵裂。蒴果卵状壶形,上半部略收缩,蒴口稍扩大,深藏于萼管内。花期4-9月。[3]
中药大辞典》中写道,桉的叶和果均可入药,桉叶含大叶桉酚(robustaol)B等挥发油,药性辛,苦,凉。有疏风发表,祛痰止咳,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等功效,主治治感冒,高热头痛,肺热喘咳,泻痢腹痛,疟疾等。桉果药性苦,温,小毒。主治疟疾。[6]此外,桉还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中国于1894年正式引种桉属植物作为行道树、景观树栽培,[7]1916年中国粤汉铁路广州至衡阳段栽植桉(Eucalyptus robusta Sm.)。[8]由于桉有着生长迅速、适应性强、病虫害少等特点,被广泛种植作为木材树种,木材红色,耐腐蚀,适于作桥梁及枕木。[9]桉人工林也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10]
由于与农业和城市化有关的开垦和耕种,桉失去了很多栖息地,其种群数量在过去的三个世代中被认为已经下降了25.7%,并于2019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野生物种红色名录》,被评估为近危(NT)物种。[11]

词源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