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氏鲟

鲟科鲟属的一种鱼
施氏鲟(学名Acipenser schrenckii),别名鲟鱼黑龙江鲟、史氏鲟,是鲟科鲟属鱼类。体长可达3米,体重5千克-100千克。[7][3]头呈楔形,背面粗糙。口位于头的腹面,呈现管状伸缩,唇部有褶皱形似花瓣,鳃膜不相连,口前方有皮须2对。吻呈现锐三角形或像矛头,吻腹面,须的前方有若干突起。鳃耙排列紧密、呈现薄片状,鱼鳔大,为1室。其裸露无鳞,背鳍后位,尾鳍歪斜,上叶发达。其背部呈现灰棕色或者褐色[9][7][3]鱼体细长呈纺锤形,腹扁平。体具五列骨板,背部一行,体侧和腹侧各有两行,骨板之间间常有微小骨颗粒,每个骨板上均有锐利的棘。[7][3]
施氏鲟仅分布在亚洲地区阿穆尔河及其支流,极少进入鄂霍茨克海[8]施氏鲟是在河道定居的大型鱼类,属于非洄游性鱼类,喜栖息于江心涡流水色透明、沙砾底质的水域内,位于江河深水处。[9]
2019年,施氏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等级为极危(CR)。[4]2021年,施氏鲟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仅限野外种群)。[5]2023年,施氏鲟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6]
施氏鲟生长速度快,肉脂肪少且无刺,脊椎骨为软骨[10]观赏、物种种质意义极重要,在系统演化研究中的地位极重要,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较重要。[3]

形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