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显卡是指与CPU(中央处理器)内置在同一封装中的GPU(图形处理单元)。[5]集成显卡一般不带有显存,而是使用系统的一部分主内存作为显存,具体的数量一般是系统根据需要自动动态调整的[1]。显然,如果使用集成显卡运行需要大量占用内存的空间,对整个系统的影响会比较明显,此外系统内存的频率通常比独立显卡的显存低很多,因此集成显卡的性能比独立显卡要逊色一些。集成显卡一般分为独立显存集成显卡、内存划分集成显卡以及混合式集成显卡三类。独立显存集成显卡就是在主板上有独立的显存芯片,不需要系统内存,独立运作;内存划分集成显卡从主机系统内存中划分部分内存作为显存供集成显卡调用;混合式集成显卡则同时使用主板独立显存和划分内存作为显存。
早期集成显卡是将显示芯片及相关电路集成在主板上[6],是“处理器+南桥+北桥(图形核心+内存控制+显示输出)”三芯片集成的模式[7]。通常情况下,集成显卡多指代核芯显卡,核芯显卡将图形核心整合在处理器当中,精简为“处理器(处理核心+图形核心+内存控制)+主板芯片(显示输出)”的双芯片模式,进一步加强了图形处理的效率,有效降低了核心组件的整体功耗[7]。 截至2024年,市场上的集成显卡厂商主要是Intel(英特尔)和AMD两大公司[4]。集成GPU适用于典型的PC程序,如Web浏览、社交媒体等。以及如电子表格、编辑文档和项目管理软件等资源轻量级工作[3]。集成显卡常用于看重尺寸和能源效率的设备,例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和一些台式机等[8]。 发展历程
主板集成显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