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衍

战国时期阴阳家学派创始人
1
4
邹衍(公元前324年—公元前250年[a]),[1]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人(今山东)。又名驺衍或邹子,因善于谈论天,又被齐人称为“谈天衍”。[2]阴阳家学派创始人。[7]
邹衍出生于齐国一个中小贵族家庭,是宋闵公的后人,[8]年少就学于稷下学宫,学习“儒术”,创五德终始说、五德主运说和大九州说,[2][9]后成为稷下先生,被齐宣王重用,被赐列第为上大夫。[2][10]齐宣王去世后,齐闵王继位,邹衍离开齐国来到燕国燕昭王为其修建碣石宫并拜其为师。[2]燕昭王去世后,燕惠王继位,燕惠王不信任邹衍,邹衍因燕惠王左右诬陷而下狱,出狱后邹衍重新回到齐国稷下学宫任稷下先生。[11]在这期间,邹衍作为齐国使者经过赵国,受平原君之邀,驳“白马非马”之论,致公孙龙被黜。[12]晚年又回到燕国燕王喜,约公元前250年逝于燕国。[13]
邹衍总结春秋战国之前的五行说和阴阳说,将二者融合一起,系统归纳,创造五德始终说、五德主运说和大小九州之说,[2][7]其学说贯穿我国历史文化之中,为田齐政权、燕昭王称王称帝制造舆论;被秦始皇接受推进了统一大业;被董仲舒借鉴生成新儒学,引申出了“三纲五常”观念,构建了“天人感应”学说、“三统说”;被刘向继承构建了“灾异学说”;被中医吸收成为中医基础理论;被道教吸收影响炼丹术。[7]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邹衍的著有《终始》《大圣》《主运》等篇章十余万言[2]据《汉书·刘向传》记载邹衍著有《重道延命方》,[6]据《汉书》记载,邹衍著有《邹子》四十九篇,《邹子终始》五十六篇,现均已失传。[5]

人物生平

生平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