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

牛科水牛属的一种哺乳动物
1
4
水牛(Bubalus bubalis)为牛科水牛属动物,又称家水牛。[1][2]水牛体长240-300厘米,肩高150-190厘米,尾长60-100厘米。雄性水牛体重可达1200千克雌性水牛可达800千克。水牛分为沼泽型水牛和河流型水牛两大类型,沼泽型水牛体型粗壮厚重,皮肤通常呈青灰色,少数个体呈白色;胸颈部有一大一小两条“V”形图案,形似“项链”;双角粗大扁平,向后弯曲呈新月形。和沼泽型水牛相比,河流型水牛体型更高大,脸型较长,皮肤大多呈黑色;双角较小且呈卷曲状。水牛被毛稀疏,体毛多为灰色至灰黑色,成年水牛几乎无毛。[5][4]
水牛在全球分布广泛,沼泽型水牛主要分布在中国及东南亚地区,多数河流型水牛则集中在南亚,在地中海沿岸的中亚欧洲北非也有一定数量饲养。野生水牛主要栖息在热带亚热带森林以及潮湿的草地上,它们的栖息地通常由河流、草地和森林组成;驯养水牛则多分布在农村地区,在城市中比较少见。[5][8][4]
2020年,全球水牛存栏量在20394万头左右,其中中国有2702万头左右。[9]随着农业扩张,其栖息地被破坏,以及偷猎加剧,野生水牛的数量持续减少。[4]水牛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最大的家畜之一,是传统农耕家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在为农业耕种提供强大牵引力的同时,还提供了大量肉、奶、皮革、肥料等畜产品。[5]水牛角也是一味中药材,可清热定惊,凉血止血,解毒。[7]

演化历史

水牛分为沼泽型水牛和河流型水牛两大类型,这两者起源于不同的野水牛(Bubalus arnee种群,它们在约90万 BP(BP:Before Present的缩写,在考古学中为“距今年代”之意;为了年代标准化,一般以1950年为标准)前分化,然后在不同的地理区域进化。在印度次大陆西部地区驯化后(约6300 BP),水牛向西传播到埃及巴尔干半岛意大利。在中国/中印边境地区驯化后(约3000-7000 BP),沼泽型水牛分散到东南亚和中国,直至长江流域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证据表明,沼泽型水牛存在很强的地理遗传分化,缺乏基因流动,表型一致性很强。相比之下,河流型水牛表现出较弱的系统地理结构,但表型多样性较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