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延

东周最后一位君主
姬延(?-公元前256年),即[nǎn]姬姓,名延,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人,战国时期周朝第37任君主(东周最后一位君王)[1]
姬延是周显王的孙子,周慎靓王的儿子。公元前315年,姬延继位后,改第二年(公元前314)为元年。周赧王八年(公元前307年),秦国右丞相樗里疾把姬延逐出王宫,又逐出东周国,强迁至西周国。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姬延为攻打秦国欠了国民的债务,因此逃债避居王宫的内台上,周人称其台为“逃债台”,债台高筑的成语即由此而来。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西周武公尽献其地于秦国,姬延觉得愧对先祖,在位五十九年的姬延郁愤而终,东周就此彻底结束。[1]
姬延是周王室的最后一位天子,在位五十九年,是两周在位最长的君主[1][3]。姬延去世后,从此挂名的周天子也没有了。[2]三国西晋时期的学者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评价:周赧王姬延虽然是周天子,但一生为各诸侯逼迫奴役,与家人无异。欠了国民的债务,没有钱赔偿,乃上台避之,故周人名其台曰讨债台。[4]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