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再思

五代时期少数民族首领
杨再思(860年-954年),湖南靖州人,五代时期少数民族首领,唐懿宗咸通元年(860年)出生,后周显德元年(954年)逝世,享年94岁。他是杨居本之子,912年叙州改为诚州,杨再思将儿子十人在叙州分封,号称“十峒蛮酋”。杨再思在五代后周被朝廷册封任命,成为飞山蛮的首长。他的后裔杨完者元朝时期成为名将,阵亡于张士诚的兵变。杨再思的墓葬位于黎平县长岭岗。

个人简介

杨再思是唐末五代靖州飞山蛮之王,人称“飞山公”。唐末,王室衰徵,天下纷争,满镇割剧,时叙州(今会同、城步绥宁洪江等地)南部一带侗水苗瑶各部族在潘金盛领导下,逐渐兴旺繁盛,形成一个以飞山(距靖州县城5公里)为中心的飞山蛮集团,后梁时期,马殷占据湖南,称盐王,即楚。潘金盛领飞山蛮和五开(今贵州省黎平县)一带,杨再思据叙州的潭阳、郎溪一带,互为声援,以拒马楚。梁开平五年(911年)马殷遣吕师周经飞袭斩金盛。败势已定,杨率领"飞山蛮"残部,降附于楚,被封为诚州刺史,不仅挽救了处于灭亡边缘的"飞山蛮",而且使其取得合法地位。为以后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杨再思励精图治,设立10峒,以其族姓散掌州峒。并以字派"再、政(正)、通、光、昌、胜(晟)、秀(进)"七字为等级建立封建领土分封制度,从此“飞山蛮”进行兴盛时期。五代之乱,天下多遭涂炭,独其治下诚州兵民屯集,商贾出入,社会安定,马楚政权被宋灭亡后,杨之七子政岩归降宋,并将"飞山蛮"的势力范围逐渐扩展到今湘西南黔东南,桂西北广大地区(包括湖南靖州、会同、通道、黔阳、怀化、[]浦、麻阳、芷江、新晃、新化、新宁、武冈、城步、绥宁、贵州的锦屏、黎平、天柱、从江、榕江、玉屏剑河岑巩镇远、三穗及广西三江龙胜融水等县)。杨再思率领治下各州的部族归顺唐廷,因治国安邦功勋卓著,被宋王朝先后追封为威远侯(“威远侯”碑现收藏于会同),芙济侯,广惠存侯和芙党侯。
殁后,湘、桂、黔三省边境人民敬畏,奉为神灵,或尊为祖先,普建飞山庙祀之。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杨的生辰)和十月二十六日(杨的忌辰)当地群众常去飞山庙祭奠(1)。
会同县后裔所在的高椅古侗寨,成为著名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