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英文:Army Medical University[7]),位于重庆市,别名“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1]”,是一所军队重点建设院校、全国首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全国重点大学、“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8]、全国首批开办八年制医学 教育高校,是“红色军医精神”(根脉可追溯至1931年建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所军医学校——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的积极倡导者和传承者,也是“白求恩精神”的发源地[2]。 学校于1954年由原第六军医大学(南昌)和第七军医大学(重庆)合并而成,两校合并后定名为第七军医大学,1969年迁往上海,1975年迁回重庆并正式命名为第三军医大学。[4]大学2017年以第三军医大学为基础重建,纳入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西部战区陆军综合训练基地军医训练大队、解放军第八医院、解放军第二六〇医院、解放军第三二四医院,形成重庆、河北石家庄、新疆呼图壁、西藏日喀则四地部署格局[2],校本部定在重庆,对外仍可称第三军医大学[9]。 截止至2023年5月,学校共有4个校区,总共占地9079亩[2],其中校本部占地6210亩,建筑面积194万㎡[9],学校共有8个院系,19个专业。[2]学校拥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700余人[2],其中有两院院士2名[10],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2]、工程院院士3人。[11][12]仪器设备总值50.2亿元,藏书80余万册[9]。
历史沿革
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前身系建于1929年的南京中央医院,第二附属医院系建于1944年的国民党军政部陆军医院,第三附属医院前身系建于1951年的西南军区第一门诊部和建于1952年的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外科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