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

中国当代国画艺术大师、书法家、美术教育家
1
4
关山月(1912年10月25日至2000年7月3日)原名关泽[pèi]广东省阳江人。著名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岭南画派重要代表人物。[2]
1933年,关山月毕业于广州市立师范学校后任小学教师。1936年,在中山大学拜师“岭南派”高剑父,并进“春睡画院”学习。抗战爆发后,他以抗战为题材竭心创作,1939年第一次在澳门、香港湛江举办个人画展。[3]后关山月开始“行万里路”,从广东出发,途径西南、西北多个省份,游历南洋诸岛,沿途收集素材,挥笔作画。[3]1946年关山月在广东文献馆举行“西南西北纪游画展”;其作品《祁连放牧》代表中国参加联合国在巴黎举行的教育展览。[4]1949年初避居香港参加“人间画会”。[3]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南文艺学院教授兼美术部副部长,中南美专教授兼副校长,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3]文革期间停笔7年,70年代又游历天山黄山、青海湖、莫高窟等地。1978年,作品《井冈山罗浮水库》《红土育新苗》《革命摇篮井冈山》《雨后山更青》参加广东画院习作展览。[5]他多次出国访问,到访过苏联法国日本美国等国家。[3]曾应邀为人民大会堂、国务院紫光阁、全国政协礼堂等重要场所作画。[2]1996年11月,关山月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委员。[6]2000年7月3日17时08分在广州逝世,享年89岁。[7]
关山月代表作有《俏也不争春》《碧浪涌南天》,与傅抱石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等作品。其作品深入生活,将中国传统山水画跟现代社会生活相结合,高扬爱国主义精神,变革了20世界中国画走向。[8]在教学上,关山月与其教学团队共同确立了中国画教学的基础体系,对岭南中国画影响深远。[9]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