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颛-抖音百科
王颛[zhuān](1330年—1374年),初名祺,1366年改名颛,号怡斋、益堂,高丽王朝第31任君主(1352年—1374年在位)。蒙古名伯颜帖木儿。父为高丽忠肃王王焘,母为恭元王后洪氏,妻为元宗室女宝塔失里(追赠鲁国大长公主,谥仁德王后)。他曾受封江陵大君。[1][2] 至正二年(1341年)五月,王颛前往元朝为人质,充当怯薛,在元十年间接受儒学教育并服侍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文化素养得以提升。忠穆王去世后,他与庶弟王㫝争位,虽受拥戴却因王㫝母家勾结亲元势力而暂失王位,后元廷因高丽国内局势改立其为王,于至正十一年即位开启恭愍王统治。即位初,他任用李齐贤改革积弊,却引发内部不满与对立,至正十二年赵日新动乱被其平息。元末农民起义时 ,他于至正十六年铲除亲元势力,摆脱元朝控制,收复国土。但随后遭遇内忧外患,至正十八年大旱饥荒且倭寇骚扰,十九年至二十二年红巾军多次入侵,给高丽带来重创。红巾军退后,因近臣事件统治受冲击,元廷曾废黜他后又恢复。1365年任用辛旽改革,1371年杀之。1370年接受明朝册封,1374年被侍卫洪伦及宦官崔万生等弑杀,葬于玄陵,1385年获明朝谥号“恭愍”。王颛生平还工于书画,有《天山大猎图》《廉悌臣像》等作品传世。[1][2] 人物生平
入质元朝
至顺元年(1330年)五月初六日,王颛生于高丽开京(今朝鲜开城)。他是高丽忠肃王王焘之子,母为德妃洪氏(恭元王后),有一名年长15岁的胞兄王祯,即高丽忠惠王。他初名王祺,出生后没多久父亲忠肃王就去了元朝。忠肃王对被视为“泼皮”的长子忠惠王极其失望,有意栽培幼子,至顺三年(1332年)在元大都就向官员尹泽透露此意。后来王祺被封为江陵大君(忠肃王即位前的封号),也体现出忠肃王对他的重视。至正二年(1341年)五月,宗主国元朝命王祺入朝为质,充当怯薛(宿卫),称“大元子”,政丞蔡河中以下30多人随他到中国。三年后,被元朝废黜的忠惠王死于流放途中,元子王昕继位,是为高丽忠穆王,加封在元朝的叔父王祺为江陵府院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