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亭客话

茅亭客话
《茅亭客话》[1]是由宋代作家黄休复创作的一部中国古典小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主要记录了作者所见所闻的四川地区的历史事件和民间传说,内容丰富多样,涉及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2][3]

蜀先兆

北宋乾德二年,岁在甲子,朝廷发动军队攻打蜀国。次年春天,蜀国君主投降。二月,任命兵部侍郎参知政事吕公余庆负责管理军府事务,将伪皇太子的策勋府作为办公地点。在此之前,蜀国君主每年除夕都会向各个宫殿发放桃符对联,上面写着“元亨利正”四个字。当时的伪太子擅长书法,选择本宫策勋府的桃符亲自书写“天垂余庆、地接长春”八个字,以此展示他的文学才华。到了这个时候,吕公的名字叫余庆,太祖皇帝的生日被称为长春,这似乎是一种预兆,暗示着国家的命运早已注定。

太平木

伪蜀广政末期,成都人唐季明的父亲发现了一根木头,里面有一个紫色的图案,上面用隶书写着“太平”二字。有人建议将此木头呈献给蜀国君主,作为吉祥的象征。但是,一位有见识的人解释说:“现在不是时候,等到一切都结束了才能看到太平。”果然,自从北宋征服蜀国后,频繁颁布宽恕政策,宽容对待遭受战乱伤害的人民,后来还更改年号为“太平兴国”,这些都证明了这位智者的预言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