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鳃鳗科-抖音百科
七鳃鳗(学名:Petromyzonidae),别名八目鱼、八目鳗[2][3],是圆口纲七鳃鳗亚纲七鳃鳗目的一个科水生动物,截止2023年,在国际综合分类学信息系统(ITIS)中七鳃鳗科下有8个属[10],中国只有一属即七鳃鳗属(Lampetra)[1]。七鳃鳗成鳗体长15~100cm[2],体重2.3kg[7],寿命大约有7年[1]。体型细长,为鳗形,有吸盘状,漏斗状的嘴[7],内面有表皮形成的角质齿,这些角质齿是七鳃鳗分类的重要形态学特征。[3]在眼睛之后头的两侧各有一行7个分离的鳃孔,鳃孔与眼睛排成一直行,外观形似八个眼睛,因此被称为八目鳗[8][11]。 七鳃鳗广泛分布于近海水域以及寒带、温带的淡水区域,七鳃鳗科各物种的染色体数目(164-174)是脊椎动物中最多的[8],幼体主要滤食浮游生物[3],成体为肉食性[7],大多数七鳃鳗属洄游性水生动物,部分时期栖息于海中,每年秋季由海进入江河[12]。 截止2019年,七鳃鳗科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有2种被列为极危(CR)等级、3种被列为濒危(EN)等级、2种被列为易危(VU)等级、3种被列为近危(NT)等级。[4]2021年,东北七鳃鳗、雷氏七鳃鳗、日本七鳃鳗均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属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5]七鳃鳗是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间的重要桥梁,是脊椎动物最直接的祖先,具有较大的科研价值,[8][3][13]在中医领域,七鳃鳗可全体入药,有平肝熄风,通经活络等作用。[13][12][14] 起源演化
七鳃鳗属于海洋生物中现存的最原始的脊椎动物之一,最早的化石记录可以追溯到奥陶纪[15]。七鳃鳗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之间的桥梁,对动物起源和进化方面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