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荀彧-抖音百科
荀彧出身颍川郡世族,早年被举荐为孝廉,担任守宫令。时逢董卓之乱,荀彧出任亢父县令,不久弃官回乡,带领宗族迁居冀州。冀州牧袁绍礼待荀彧,但荀彧却在初平二年(公元191年)离开袁绍投奔曹操,担任帐下司马,负责出谋划策。[4]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荀彧建议曹操迎接天子,建都许昌,荀彧被提拔为侍中,代理尚书 令,负责处理内政事务;[4][6]曹操征伐在外,军国大事都要与荀彧筹划。荀彧建议曹操先平定张绣、吕布,再举兵与袁绍争雄;曹操攻破张绣、擒杀吕布,平定徐州。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持不下,曹操因为军粮不济打算退军,荀彧劝阻,主张与袁绍展开决战,最终曹操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进而攻占冀州,平定北方。[4][7]建安八年(公元203年),曹操上表朝廷,封荀彧为万岁亭侯。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董昭等人上表劝进曹操晋爵魏公;荀彧反对,曹操因此不满。时逢曹操南征孙权,于是任命以侍中、光禄大夫的职务,随军参谋军事;[4][8]曹操大军抵达濡[rú]须,荀彧生病 留在寿春,不久病逝,终年五十岁,追谥为敬侯,他的儿子荀恽袭爵。[4][9] 荀彧劝谏曹操奉迎汉献帝,又举荐贤能,出谋划策,辅佐曹操统一北方,功勋卓著;同时,荀彧为曹操举荐了锺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4]其反对曹操加九锡,忠心汉室。[4][10]时人及后世对荀彧评价颇高,曹操称其为“吾之子房也”;[4]汉末名士何颙[hé yóng]称其“ 王佐之器”。[11]荀彧死后,潘勖[pān xù]及曹植为其撰文,称赞其德行操守;[12][13]余者如曹魏大臣鱼豢、陈群、司马懿都称赞荀彧才略过人,算无遗策。[9][13]后世史家如裴松之、范晔、司马光,学者如苏轼、苏辙、王夫之等人认为荀彧辅佐曹操本意是匡扶汉室,最终因反对曹操加九锡而身死殉节,可谓忠义。[14][15][16][17][18][19] 人物生平
择主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