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哇犀

犀科独角犀属的一种动物
1
4
爪哇犀(拉丁学名:Rhinoceros sondaicus),又称小独角犀,是犀科独角犀属动物。[1][3]成兽体重1200~1500千克,体长2~4米,[8]肩高1.2~1.7米。两性外观具有差异,成体雌性略大于雄性。成体雄性长角,雌性长角的概率极低。[9]爪哇犀体表通常无毛,皮肤颜色呈灰色到暗灰色,犀角为黑色。皮肤上的表皮有镶嵌状多边形纹路,类似鳞片,四肢上的纹路最清晰,足部还存在气味腺。[10][11][12]
爪哇犀曾分布于孟加拉国缅甸以及中国等多个国家,最后的种群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最西端的乌戎库隆(Ujung Kulon)半岛。[1][13]爪哇犀主要栖息于低地热带雨林地区,特别是在水源附近。[14]爪哇犀最常在茂密的灌丛林或次生林中觅食,通常出没于乌戎库隆的河流、沿海区域及相关植被带,主要取食木本植物,很少食用草本植物[15][6]爪哇犀的平均寿命为30~40年。[9]
2019年被评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极危(CR)级别。截至2018年,世界范围内的爪哇犀种群仅剩68只。[1]

形态特征

爪哇犀是体型较小的犀牛。成兽体重1200~1500千克,体长2~4米,肩高1.2~1.7米。两性外观具有差异,成体雌性略大于雄性。成体雄性长角,成体雌性有极低概率会长角。犀角略微向后弯曲,平均长度为0.2~0.25米。[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