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颢

唐朝的诗人
1
4
[hào](约704年-公元754年[a][4][2]汴州(今河南开封)人[5],祖籍博陵郡安平县(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3]。出身唐代门阀士族“博陵崔氏”[2][3]开元[6]进士,曾担任监察御史[7]官至司勋员外郎,故称崔司勋[5]。唐代著名诗人。
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崔颢进士及第[8],《黄鹤楼》一诗,因其“风神超迈”[9],而被推为“唐人七律之首”,成为咏楼绝唱[10],历代广为传颂[11]。史书多指责崔颢有才无行[12]。崔颢进士登第时正是唐王朝政治经济和文化全面高涨的全盛时期,文坛上涌现出一大批各具特色、具有很大影响的诗人,崔颢便是其中之一,与王昌龄、高适、孟浩然齐名[8]。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崔颢向宰相张说推荐樊衡[13],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崔颢在岐王府中创作了一首五言诗《岐王席观妓》[14][15]开元十五(公元727年)年樊衡及第。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至二十九年(公元741年)之间崔颢曾担任许州扶沟县尉[16]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崔颢逝世,时任司勋员外郎[17]
崔颢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成员,在天宝年间的诗坛上名重当时,对边塞诗派的形与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11][18]。《黄鹤楼》被宋代严羽誉为唐人七言律诗第一,推动了盛唐时期田园诗派的发展[19]

人物生平

青年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