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震

东汉时期的官员
杨震(?-124年),字伯起,人称“关西夫子”,后人称其为“四知先生”。[1]东汉弘农华阴人,后迁居湖县(今河南省灵宝市),历任襄城令[2]、荆州刺史、东莱太守、涿郡太守、太仆、太常司徒太尉等职。[3]
杨震出身弘农杨氏,[4]少时师从太常桓郁,随其研习《欧阳尚书》。后常年隐居讲学,不应州郡的做官召请,至五十岁时方步入仕途。[3]他在赴任东莱太守途中,昌邑县令王密深夜赠金,杨震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四知”拒绝。入朝为官后,他拒绝权贵任用亲信之请求,针对汉安帝乳母王圣等内宠持宠而骄,以及汉安帝宠幸佞[nìng]臣、铺张浪费等行为,他屡次上疏切谏,但均不为汉安帝采纳,反遭到权贵、宦官的怨恨。延光三年(124年),遭宦官樊丰等人诬陷,被免归本郡。杨震以居重位不能禁奸佞,愤而饮鸩自杀,享年七十余岁。其灵车又遭弘农太守移良在陕县截停,将其灵柩丢弃在路旁。永建元年(125年),汉顺帝刘保即位,樊丰、周广等伏诛,杨震的门生虞放、陈翼等人至朝廷申诉杨震的冤情。朝廷都称赞杨震的忠诚,下诏任杨震的两个儿子为郎,赠钱百万,以礼改葬于华阴潼亭(今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吊桥镇),远近毕至。[3][5]
杨震通晓经籍、博览群书,有“关西孔子杨伯起”之称,[3]且他一生为官刚正不阿,廉洁自守,为历代官员之楷模。[6]其子孙后人杨秉杨赐等秉承其家学,以治《欧阳尚书》著称,并以此传授弟子,并同样继承了杨震忠正之品德,反映了杨震经学传家的文化传统和清正廉明的家风。[7]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