鳑鲏

鲤形目鲤科的一属
1
4
[páng]鲏[pí](学名Rhodeus),鳑鲏属鱼类的统称,共22个物种。[4]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在欧洲主要分布于中部和南部,[7][4]在中国分布于各大水域。栖息于淡水湖泊、水库和河流等浅水区的底层,喜静水体、水草茂盛的环境。[2][3]其体态优美,颜色丰富,可作为观赏鱼[8][5]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9]鱼肉可食;[10]鳑鲏作为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对于控制水中浮游生物,以及为大型肉食鱼类提供食物有重要作用,亦可作为饲料使用。[10][9]
鳑鲏是一类小型淡水鱼,体长一般为5~7.5厘米。[4]口小,无口角须。[2][5]侧线不全,无腹棱。尾柄短,有一深色纵带。尾鳍叉形。[2][6]食性杂,以藻类为主。[5]喜成群游动,速度快,反应敏捷,具有一定的避敌能力。[8][5]繁殖期雄鱼色彩艳丽,雌鱼有将卵产入河蚌鳃中的习惯。[8]
鳑鲏面临的主要威胁是水污染、杂草清理和捕食性鱼类等。[3]截至2024年1月,共计20个物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3]其中巴拉达鳑鲏为极危(CR),关东田中鳑鲏为濒危(EN),老挝鳑鲏、细鳞鱊和伪丝虫鳑鲏共3种为易危(VU)[3]

物种演化

更新世晚期,鳑鲏属鱼类的祖先从东亚通过中亚进入欧洲东部,并在此地生存下来,随后向欧洲其他地区进一步扩散。生活在日本的鳑鲏种群与中国产鳑鲏的基因类型较为接近,很可能是从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中国黑龙江地区的鳑鲏与其他鳑鲏基因类型差别较大;欧洲鳑鲏与亚洲鳑鲏的基因类型较为接近。[11]随着时间推移,各种鳑鲏的基因数据数量有增加的趋势,可能与物种间的基因交流有关。[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