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臭虫科-抖音百科
臭虫科(学名:Cimicidae),又称床虱,是半翅目昆虫的统称,[2][7][4][3]因经过的地方会留下难闻的气味而得名。[3]臭虫科下约6个亚科,25个属,99种。[2][4]成虫和若虫绝大部分寄生在蝙蝠和鸟类身上,[8]其中仅有臭虫属(Cimex)中的热带臭虫(C. hemipterus)与温带臭虫(C. lectularius)与人类有寄生关系。[2][4][5][8][9]臭虫属中还有几个物种在离开正常宿主后,也会因饥饿而叮吸人血,[9]如蝠臭虫(C. pipistrelli)、毛臭虫(C. pilosellus)、包氏细臭虫(Leptocimex boueti)等。[4] 臭虫科昆虫为多种传染病的媒介,[3]曾在其体内检测到普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prowazeki)、克氏锥虫(Trypanosoma Cruzi)等。[4]叮吸人血的臭虫科昆虫能分泌一种碱性涎液,对人类有刺激性,被叮咬的部位红肿奇痒,搔破后可继发感染。[3]当人类被过分地叮咬,会导致贫血、神经过敏、失眠及虚弱,[5]有时可引起剧烈过敏反应,出现丘疹样荨麻疹、过敏性哮喘等。[4]当动物被大量臭虫科昆虫叮咬时,亦可发生贫血。[7]大多数禽类在被温带臭虫大量叮咬感染时,可引起产蛋量下降,饲料消耗增加,造成经济损失。[7] 臭虫科昆虫是一类不完全变态昆虫,[1]生长发育分为卵、若虫和成虫三个时期。[9]为体外寄生虫,[10]雌雄个体均吸食恒温动物的血液,[5][6]在取食后会离开宿主。[10]体长为4~5毫米,[4]体扁平,呈椭圆形,[5][6]体色因种别不同而呈现从棕色到黄色或红色。[7] 臭虫科昆虫广布全球,[8]温带臭虫主要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热带臭虫主要分布在热带。[3]就中国而言,温带臭虫分布于长江、黄河一带;热带臭虫分布于华南、台湾地区。[6]多在夜间活动,[6]活动受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影响;[4]耐饥力强,成虫在13℃时不食可活1年以上。[3] 是臭虫科昆虫的防治中,房屋可以用灰水或油漆来代替纸糊、木质材料装饰,以切断传播途径;可以使用热水(64℃以上)灌杀,或以蒸气熏杀等进行物理防治;可以使用杀虫剂等进行化学防治;[5]还可以利用其天敌,如蜘蛛、蚂蚁、螨类等进行生物防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