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化细菌(Nitrifying bacteria[1])是一种好氧性细菌,[2]是一类能将氨(氮或铵[ǎn]盐)氧化为亚硝酸或使亚硝酸氧化为硝酸的细菌。通常分为氨氧化菌和亚硝酸盐氧化菌,氨氧化菌(AOB)包括亚硝化单胞菌属、亚硝化球菌属等;亚硝酸盐氧化菌(NOB)包括硝化杆菌属、硝化球菌属等。按照形态分类,包括球菌、球杆菌、杆菌和螺菌(或螺旋菌)。[1] 硝化细菌为自养菌,它通过硝化作用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再进一步使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而氨氧化是硝化作用的限速反应。此外,硝化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包括土壤、湖泊及其底泥、海洋等。在水生环境中,它们不仅能分解鱼类排泄物,将其转化为水草生长所需的矿物质和维生素,还能把有毒的亚硝酸盐分解为无毒的硝酸盐,并进一步转化为氮。此外,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硝化细菌的存在与代谢活动,对维持土壤肥力、保障植物营养供给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1][3] 分类
硝化细菌的分类标准多样。依据其代谢过程中利用的无机氮化物差异,可划分为氨氧化细菌与亚硝酸盐氧化细菌两类;从营养代谢类型角度,可分为自养型硝化细菌和异养型硝化细菌。硝化细菌属于自养型细菌,原核生物,包括两种完全不同的代谢群:亚硝酸菌属( nitrosomonas ) 及硝酸菌属( nitrobacter ),它们包括形态互异的杆菌、球菌和螺旋菌。亚硝酸菌包括亚硝化单胞菌属、亚硝化球菌属、亚硝化螺菌属和亚硝化叶菌属中的细菌。硝酸菌包括硝化杆菌属、硝化球菌属和硝化囊菌属中的细菌。两类菌均为专性好氧菌,在氧化过程中均以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大多数为专性化能合成自养型,不能在有机培养基上生长,例如亚硝化单胞菌(Nitrosomonas)、亚硝化螺菌(Ni-trosospira)、亚硝化球菌(Nitrosococcus)、亚硝化叶菌(Ni-trosolobus)、硝化刺菌(Nitrospina)、硝化球菌(Nitrococcus)等。只有少数为兼性自养型,也能在某些有机培养基上生长,例如维氏硝化杆菌(Nitrobacterwinogradskyi)的一些品系。从形态上看,也有多样,如球形、杆状、螺旋形等,但均为无芽孢的革兰氏阴性菌;有些 有鞭毛能运动,如亚硝化叶菌,借周身鞭毛运动;有些无鞭毛不能运动,如硝化刺菌。一般分布于土壤、淡水、海水中,有些菌仅发现于海水中,例如硝化球菌、硝化刺菌。 硝化细菌完全无需专门购买,鱼缸中氧含量和有机物多达到正常水平后,2个月左右就可以建立起稳定的菌落。硝化细菌也不是药物,一旦稳定之后,只要环境不发生剧烈变化(如放入杀菌剂、或开水倒入),就可以长期不断繁殖,完全无需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