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旺达种族大屠杀

1994年卢旺达发生的种族灭绝大屠杀
卢旺达种族大屠杀(Rwandan Genocide),又称卢旺达内战,发生于1994年4月至6月期间,此次大规模内战中,约100万图西人[a]被胡图人[b]杀害。卢旺达人口结构中,主要是图西族人和胡图族人,共占全国人口的99%。作为比利时殖民地时,人数较少的图西族拥有较多、较高的权利,统治着胡图族人。1962年,卢旺达宣布独立后,胡图族与图西族的角色进行了互换,比利时撤走前,将统治权利通过选举的方式交给了人数较多的胡图族人,从此胡图、图西两族之间矛盾重重,多次发生冲突,战事持续不断,后来双方达成了和平协议,愿意分享权利,任命图西人为内阁成员,还任命了图西人阿加特·乌维琳芝吉伊马纳女士(Agathe Uwilingiyimana)担任国家总理。[1]
1994年4月6日,卢旺达总统朱韦纳尔·哈比亚利马纳(Juvénal Habyarimana[c]在乘坐专机时遇难,胡图族中那些不愿与图西人共享权利的强硬分子便指出此次事件是图西族武装部队所为。于是,他们立马组成护卫队,通过当地媒体和电视台呼吁胡图族人对图西族展开报复,大肆虐杀图西族男女老少。仅三个月的时间里,大约80-100万图西族人丧生,成为了距离二十一世纪最近的一次种族灭绝性大屠杀。[1]
卢旺达种族大屠杀事件是20世纪下半叶发生的最血腥的屠杀事件和人道主义灾难。联合国大会于2003年12月23日宣布将每年的4月7日定为“反思卢旺达大屠杀国际日”。1994年11月,联合国安理会设立了联合国卢旺达战犯法庭,经过长达十年的审判时间,一共审查了来自50多个国家的超过160名证人的证词,2023年5月24日,被控参与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的通缉犯富尔根斯·卡伊希马在逃亡数十年后于南非帕尔被捕。[2][3][4]

事件背景

1890年到1918年期间,卢旺达这片土地作为德国殖民地,主要生活着两个种族—胡图族和图西族,但两个族群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种族区分。胡图族人主要从事农耕,而图西族人主要从事畜牧。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成了战败国,其土地也被战胜国纷纷瓜分,于是在1918年到1962年期间,卢旺达成了比利时的殖民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