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早期主要侵犯皮肤黏膜,晚期可侵犯血管、中枢神经系统及全身各器官,是一种复杂的全身性疾病[2]。
梅毒是中国法定乙类传染病[6]。根据传播途径不同分为胎传(先天)梅毒与获得性(后天)梅毒,又可根据病程的发展分为早期梅毒、晚期梅毒[2]。一期梅毒主要表现为硬下疳[gān],二期梅毒会引起皮疹、骨关节病变、眼部病变、神经系统病变及其他脏器病变等多系统表现,三期梅毒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的溃疡性损害或内脏器官的肉芽肿病变[2]。 诊断依靠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暗视野显微镜检查、血清检测[2]。 治疗原则强调早诊断、早治疗,疗程规则,剂量足够。青霉素为首选药,常用苄星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G及水剂青霉素G[2]。 梅毒在全世界流行,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约有1200万新发病例,主要集中在南亚、东南亚和次撒哈拉非洲[2]。据中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中国2020年梅毒新发病例超过46万例[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