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棉胶婴儿

板层状鱼鳞病的一种类型
火棉胶婴儿(Collodion Baby)是一种临床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属于层板状鱼鳞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由Alexander在1884年发现,Hallopeau于1892年命名。该症多见于早产儿,出生时即已发病,因患儿在出生时身上有一层由增厚的角层形成的火棉胶样外壳覆盖全身,故称为火棉胶婴儿。[1][2][3][4]
火棉胶婴儿患者出生时全身被紧束的羊皮纸样或胶样膜所覆盖,膜呈棕黄色,将婴儿肢体限制于特殊的位置,四肢呈半屈状,手指和足趾屈曲分开似爪型。患者常出现面部双侧脸外翻、口唇外翻、鼻部平塌及面部紧绷等症状,有些也可表现出耳朵变形,形成皱褶的症状。薄膜一般在患儿出生24小时后开始出现裂隙和脱皮,于10至15天内全部脱去。膜退去后有些患者可很快转好或完全恢复,有些则演变为各型鱼鳞病[1][2][3][5]
火棉胶婴儿出生后须放置于育儿箱,并保持育儿箱里适当的湿度,以防止皮肤[jūn]裂和感染,之后有些患者会随着角质性层片的脱落会很快转好或完全恢复,有些患者则会出现皮损并转变为一些鱼鳞性皮肤,此时需要再根据皮损情况采用相应治疗。[1]

命名过程

早在1884年时,Alexander就曾见过有火棉胶婴儿这种症状的发生,之后在1892年,Hallopeau首先将“火棉胶婴儿”一词用于新生儿皮肤病的命名。[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