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战争

1803-1815年在欧洲爆发的各场战争
拿破仑战争是1803年开始1815年结束的,法国及其附庸国与英国为首的反法同盟之间陆续爆发的各场战争。[1]
17世纪末和18世纪,先后崛起的英法围绕制海权殖民地欧洲霸权进行了长期的激烈斗争。[2]法国大革命后欧洲各国君主非常恐慌,英国趁机联合各国于1793年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干涉法国大革命。[3]为了应对乱局,拿破仑于1795年10月被[zhuó]升为巴黎卫戍副司令,开始登上法国的政治舞台。[4]1797年10月,奥地利被拿破仑打败退出反法同盟,第一次反法同盟瓦解;[5]1798年英奥等国组成第二次反法同盟。[2]1799年11月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成功后再次出征意大利。1802年3月英法签订《亚眠和约》,第二次反法同盟瓦解。1804年拿破仑称帝,1805年兼任意大利国王,英俄奥等国结成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仑于12月彻底打败俄奥联军,第三次反法同盟遂告失败。[6]1806年7月拿破仑召集德意志16个邦国成立莱茵邦联,8月解散神圣罗马帝国[7]此后英国瑞典等组织了第四次反法同盟。1807年7月俄普先后加入拿破仑的“大陆封锁体系”,第四次反法同盟瓦解。[8]1809年1月,英奥组织了第五次反法同盟。奥地利在遭受重创后于10月加入“大陆封锁体系”,第五次反法同盟宣告破产。[9]1813年6月英俄等国组成第六次反法同盟,1814 年反法盟军攻入巴黎,波旁王朝复辟,拿破仑退位被流放厄尔巴岛。[10]1815年3月,拿破仑重返巴黎掌权,欧洲各国组建第七次反法同盟。[11]6月拿破仑兵败滑铁卢,[12]法兰西第一帝国彻底败亡,[11]拿破仑被送往圣赫勒拿岛,拿破仑战争结束。[12]
拿破仑战争法国的失败,直接原因是由于海军实力与英国的差距丧失了制海权,所以被迫推行“大陆封锁”政策,[2]但这并未对英国造成根本性的影响,[13]法国[14]及其盟国却遭受了沉重的打击,[15]最后导致它们与英国联手。[16]法军在欧洲的残暴掠夺招致各国人民的普遍反抗,是最终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10]同时,各国的封建势力对法国的恐惧,又是英国屡次成功组织反法同盟的根本原因,最终他们得以联合绞杀了拿破仑的大军。[17]
从客观上来说,拿破仑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一起,对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拿破仑在各地建立资产阶级政治和经济制度,促进了欧洲大陆资本主义的发展。学界认为,拿破仑战争和改革,是欧洲大陆向资本主义过渡的转折点和现代化的起点。[18]拿破仑通过战争结束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19]加速了各国内部的统一。[18]拿破仑对法国大革命精神和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为欧洲的资本主义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17]有学者因此认为,拿破仑战争推动了欧洲现代文明的建立。[18]其次,拿破仑在欧洲各国主导或推动的改革,促进了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的发展。[20]最后,由于法国海军在战争中遭受巨大打击,[21]致使英国能够在1815年后的近一个世纪里维持海上霸权[2]并主导建立了平衡欧洲的“维也纳体系”,取代之前法国主导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17]

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