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约瑟夫·戈培尔

德国政治家
1
4
保罗·约瑟夫·戈培尔(德语名:Paul Joseph Goebbels,1897年10月29日-1945年5月1日)[1][2],德国政治家,演说家,纳粹德国时期的国民教育与宣传部部长,擅长讲演,被称为"宣传的天才"、"纳粹喉舌",以铁腕捍卫希特勒政权和维持第三帝国的体制,被认为是"创造希特勒的人"。希特勒自杀前任命他为德国总理。[2]
1897年10月29日,保罗·约瑟夫·戈培尔出生于莱特镇,[1]先后在波恩大学弗莱堡大学海德堡大学求学,1921年在海德堡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4]毕业后,戈培尔曾在科隆银行担任小职员,也曾作为记者和证券交易所传唤员。他还尝试撰写小说及喜剧,但不被出版商认同。后开始接触反犹太人思想,并逐渐成为纳粹思想的拥护者以及希特勒的追随者。[5]1924年,戈培尔受到希特勒演讲的感染,加入纳粹党。同年,他担任《民族自由》专栏主编,期间多次发文鼓吹希特勒[6]次年,戈培尔正式被任命为北莱茵党区日常事务负责人,后因出色的理论才能得到希特勒的赏识,被任命为"柏林党区代理领导人"。[6][7]在此期间,戈培尔提出的关于种族和民族团结的新社会思想,为民社党吸引了650万张选票,在国会上获得了107个席位,成为德国第二大政党[8]
1933年,希特勒及纳粹党执政后,戈培尔被任命为宣传部长。上任后第一件事即是将纳粹党所列的禁书焚毁,他对德国媒体、艺术和信息的极权控制随之开始。[9]1934年,德国总统保罗·冯·兴登堡(Paul von Hindenburg)去世,其葬礼由戈培尔负责。后戈培尔开始在德国文化领域清洗犹太人,禁止犹太人从事文化行业和出入文化场所,并组建帝国文化委员会,这让戈培尔进一步掌握了德国宣传权利。[3][10][11]二战期间,戈培尔主要从宣传上攻击英、法和苏联等国,并参与被占领区纳粹宣传工作。[12][13]1943年,戈培尔作为唯一一位指挥民众躲避柏林空袭的纳粹高官而再次受到希特勒的欣赏,开始担任柏林市主席,并被委任建立帝国民事防控措施审查机构,同时管辖帝国专署办事处的宣传工作。[14]1945年4月29日,希特勒自杀,戈培尔继任总理并与苏联沟通投降事宜,但苏联要求无条件投降,戈培尔无法接受,于1945年5月1日,毒死五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之后,与妻子玛格达自焚而死。[2]
希特勒称戈培尔是“一个非常机智甚至是狡猾的人”。[15]《约瑟夫·戈培尔》的作者赫尔穆特·海贝尔认为戈培尔是“没有信念的投机主义者和已呈疯狂之态的市侩,最终使其成了可笑之人”。[16][17]

人物生平